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

身体发出警告~·“你需要放松了”!

峇峇文化指峇峇娘惹(Baba Nyonya)文化。是马六甲很有特色的一种文化。

早期的马来亚,对于外族与本地的马来人通婚,并没有宗教上的束缚(现在则不同,凡外族人与马来人通婚,必须先皈依伊斯兰教),所以与当地马来女子通婚后的华裔,仍然保留原来的宗教信仰,信仰佛教或道教,他们的很多习俗与礼节都是沿袭中国的传统。娘惹少女或已婚少妇,如同中国的大家闺秀,大多足不出户,常年呆在家中,故而常常以刺绣或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来消磨时间。
  对于华人的一些传统节日,峇峇娘惹家庭非常重视,过春节,作为子孙或年幼的一辈,得跪着磕头、敬茶及祝安。逢春节、清明、农历七月及祖先忌日,都上供祭拜祖先,供品也有讲究,要摆三牲及饭菜等,要摆放八碗或十二碗的菜肴上供。

  在婚俗上, 峇峇 娘惹的家庭也非常讲究“门当户对”,那些有权势的华人甲必丹、亭主、殷商家族之间常常联姻。新郎身穿长袍马褂,头带瓜皮帽,新娘则身穿裙褂、霞披,头戴凤冠,身上有众多点缀的饰物。在二战前, 峇峇 惹在举行婚礼时,依然沿用三跪九叩的清朝古礼,娶亲用花轿,锣鼓喧天,热热闹闹。
  男方的家长对于新娘是否是处女极为重视与苛求,在新婚后,要由媒婆负责将处女布拿出来给男方双亲过目。
  既然 峇峇 娘惹是华巫混血的后代,他们身上必然有异干纯华人的习俗。在 峇峇 娘惹家庭中,讲的是一口流利的马来语,这是他们日常用语,不过也掺杂了一些福建方言,他们对普通华语一窍不通。特别是那些娘惹,平时的衣着打扮与马来女子无异,身穿沙龙或娘惹装(类似马来妇女装),口中喜爱咀嚼栳叶。在饮食习惯上, 峇峇 娘惹也有自成一统的“娘惹餐”,它兼有华人、马来人、印度族人以及以葡萄牙人为主的欧洲人的饮食特点,在烹饪方法和使用的餐具器皿方面都比较讲究,调料中自然少不了咖喱和辣椒,口味以酸辣为主,别具一格。要想品尝正宗的娘惹餐,就要到荷兰街的由昔日巴巴豪宅改建的餐馆去,那里从室内的布置陈设,到餐桌上的菜肴,都是最地道、纯正的娘惹餐饮食文化的精华。
  目前 峇峇 与娘惹的人数不多,没有精确的统计,估计数目大约不到万人,据说荷兰街上也只剩下10余户人家了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